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赏析

《生查子(独游西岩)》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辛弃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
①偃蹇(yǎn jiǎn):高耸的样子。
②生:语助词,无义。

【作品鉴赏】
《生查子(独游西岩)》借吟诵西岩,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
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作者写青山明月,暗示自己高洁的品行,借读《离骚》,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西岩,在今江西上饶市南六十里。此地岩石拔地而起,形如覆钟,中空而悬石如螺,有滴水缘石垂落,水气清冷,为游览胜地。时作者闲居上饶带湖。“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骄傲、傲慢,说从此有谁会再来喜欢你?妙语解颐,并非真的怨山,只是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情怀。本来,山何尝能“招之即来”,语似“无理”,愈见此刻难以自处,无限悲凉。“偃蹇”,《左传•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杜预集解:“偃蹇,骄敖(傲)”。或谓原义高耸,引申为骄傲、傲慢。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怜”,宠爱,喜欢。白居易《白牡丹》诗:“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三、四句一转,别出新意:“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时移景异,瞬息到了寒冬腊月,青山也感到冷落孤单,它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这时山与人的关系称得上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生”,语助词。水光山色,竞来与人相娱了。李白《独坐敬亭山》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钟惺评曰:“胸中无事,眼中无人”(《唐诗归》)。胸中坦荡,虽“独”而不孤;眼中容不得半点尘埃,白眼看那些丑恶庸俗之辈。上片不露声色,作者的郁勃之情,于下片始显露出来。“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从上片“唤我”已见青山多情,而如今原在九天高处的明月也在山头出现,似也视我为知己了。物、我、景、情融溶亲密,一派恬淡自适情怀。最后浅浅着笔,深沉含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不说清溪映月,却说月潜入清溪,而它只到听我读完《离骚》方才回转。“去”,表示行动的趋向。“卒章显其志”,却仍然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生查子(独游西岩)》描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心中无尽的烦闷
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先说青山招而不来,后却发生了变化,不仅不用“招”,反而来“唤我”。用笔轻灵,奇思妙趣,触处可见。“辛之造语俊于苏”(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于此词可见。而且在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时,“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只从“读《离骚》”轻轻逗出。司马迁曰:“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史记》卷八十四《屈原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这部“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语)的作品,全诗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屈原在楚怀王时曾任仅次于令尹的要职左徒,积极从事改革活动,一度得到怀王的信任,后遭谗见疏。楚顷襄王时由于执政者的嫉恨,被放逐到江南。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结果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在许多方面屈、辛有相似处。
作者文治武功,才气超然,但和屈原一样,未得施展抱负。虽然上饶带湖的豪华别墅,朱熹路过时,“潜入去看,以为耳目所未尝睹”(陈亮《与幼安殿撰》),但对于只愿“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的辛弃疾来说,仍是何等难堪!明乎此,对题虽曰《独游西岩》,而全词关脉则在夜读《离骚》,当可有深一层了解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堪回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原文
关注公众号,将诗词随身携带
【辛弃疾诗词推荐】
临江仙·逗晓莺啼声昵昵
江郎山和韵
昭君怨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
满庭芳(和昌父)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
贺新郎(赋水仙)
满江红(中秋)
念奴娇(赠夏成玉)
鹧鸪天(吴子似过秋水)
更多辛弃疾诗词推荐
历代古诗词
  • 先秦
  • 两汉
  • 魏晋
  • 南北朝
  • 隋代
  • 唐代
  • 五代
  • 宋代
  • 金朝
  • 元代
  • 明代
  • 清代
  • 近代
  • 更多
  • 名人诗词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白居易
  • 王维
  • 陶渊明
  • 陆游
  • 韩愈
  • 王安石
  • 欧阳修
  • 李清照
  • 刘禹锡
  • 辛弃疾
  • 杜牧
  • 李商隐
  • 柳宗元
  • 孟浩然
  • 李煜
  • 黄庭坚
  • 柳永
  • 王昌龄
  • 龚自珍
  • 晏殊
  • 高适
  • 韦应物
  • 王之涣
  • 元好问
  • 更多
  • 经典诗词赏析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诗海泛“舟”
  • 诗空飘“雪”
  • 诗坛品“酒”
  • 诗园看“柳”
  • 诗中“乡情”
  • 诗中“亲情”
  • 诗中“友情”
  • 诗中“爱情”
  • 诗厩观“马”
  • 诗台点“烛”
  • 诗国寻“梦”
  • 诗空赏“云”
  • 诗空飞“雨”
  • 诗中捉“鸟”
  • 诗中觅“愁”
  • 诗苑洒“泪”
  • 诗空摘“星”
  • 诗中买“醉”
  • “物事人非”
  • “传统节日”
  • 诗中“美女”
  • 色彩之“红”
  • 色彩之“绿”
  • 色彩之“黄”
  • 色彩之“紫”
  • 更多
  • 十大诗词
  • 十大咏“春”诗词
  • 十大咏“夏”诗词
  • 十大咏“秋”诗词
  • 十大咏“冬”诗词
  • 十大咏“山”诗词
  • 十大咏“水”诗词
  • 十大咏“日”诗词
  • 十大咏“月”诗词
  • 十大咏“风”诗词
  • 十大咏“花”诗词
  • 十大咏“雨”诗词
  • 十大咏“雪”诗词
  • 十大咏“江”诗词
  • 更多
  • 诗词分类
  • 泰山
  • 华山
  • 黄山
  • 庐山
  • 天山
  • 长江
  • 黄河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清明
  • 端午
  • 七夕
  • 中秋
  • 重阳
  • 春节
  • 梅花
  • 荷花
  • 菊花
  • 月亮
  • 牡丹
  • 竹子
  • 桃花
  • 母亲
  • 北斗
  • 腊月
  • 更多
  • m.yuwen360.com 鲁ICP备15023639号-1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