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黄百韬阵亡后被副军长杨廷宴埋在碾庄,后来偷运回南京

作者:黄百韬

据说黄百韬带着副官和副军长杨廷宴逃出碾庄后万念俱灰之下自杀,尸体被埋碾庄

1974年11月初,开封市总工会与开封师院、驻汴第一军三家组成联合调查组,调查淮海战役的战场情况。参加人员有开封师院历史系教师郝立本、朱维娴,一军有一位郑参谋,开封总工会有孔岩老师,和我们几个来自空分厂、化肥厂和缝纫机厂的几名工人理论小组成员。我当时20多岁,是缝纫机厂的工人。我们调查组一行共7人。

我们第一站是从开封到商丘。这里是淮海战役的西至地域。从1948年11月6日,我军就在商丘消灭了敌米文和的第181师,拉开淮海战役的大幕。据说敌兵团总司令邱清泉原驻商丘,后来他认为自己姓邱,商丘音伤邱,对己不利,遂调离此地。我们在商丘住了一天,在军分区了解了一些情况;之后我们到了徐州,在一军郑参谋的联系下,住在淮海战役纪念塔后面山沟里的一个部队驻地。我们先到淮塔纪念馆参观,大量的照片、实物,尤其是我参战部队发明的用汽油桶改装,放上炸药包,被国民党军称为“没良心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部队首长专门给我们配备了一辆面包车,我们坐车到了离徐州一百多里的碾庄。

那时的碾庄与1948年的碾庄没有什么大变化,黄百韬的司令部还在,这是庄子里比较大,看上去也较结实的一个土财主的院落,三间上房,两边还有厢房。

一位老年人还能绘声绘色地告诉我们黄百韬的模样和激烈的战况:当时庄外满是水的濠沟里,躺满了尸体。死尸的绑腿上都插着一双筷子,这是解放军的尸体。

离碾庄车站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不太大的陵园,有一块不太高的纪念塔。看陵园的负责人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者。他向我们介绍了碾庄战斗和黄百韬之死的情况。他说:黄百韬带着副官和副军长杨廷宴逃出碾庄后,跑到大院上,解放军发动最后攻击的时候,黄百韬换上了士兵的服装,跑了一夜,最后万念俱灰,举枪自戕。

他的副军长杨廷宴找到当地一个老头,谎称:“我俩是一个村子的。出来当兵时家里人让我们互相照应,现在他被打死了,不把他埋葬了我怎么对得起他的家人?”

老乡问:“死的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杨廷宴说:“是个伙夫头!”

南京黄百韬墓,在其夫人柳碧云恳求下国防部派黄的副官等人回碾庄将黄百韬尸体偷运回南京

于是老乡带着他的儿子,帮杨廷宴把黄百韬埋在一棵大树下了,杨廷宴又在旁边做了记号,然后逃离战场。后来回到了南京。将此噩耗告诉了国防部和黄夫人柳碧云,并把黄百韬的埋尸地点告诉了国防部有关方面。在柳碧云的哀求下,国防部派黄的副官等人身着便衣,回到碾庄,找到了老头,到埋尸的地方挖出了黄百韬的尸体。当时他们让老头跟他们一起回南京,老头没去,却让自己的儿子跟着去了。

 

这十来个人用担架抬着尸体,昼伏夜行,好容易到了蚌埠车站。一到这里,老头的儿子看见这些人把整车的伤兵统统赶下车,把这具尸体抬上了火车,才知道这个死去的人不是一般人物。1948年12月8日,车到了浦口,那个场面就更令人震惊了,月台上站满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老头的儿子才知道这个人原来就是鼎鼎大名的国民党将军、兵团司令黄百韬。黄夫人柳碧云对老头的儿子感激不已,要留其在南京读书或当官,他儿子不愿意;黄夫人遂给了他100块大洋,派人送他回蚌埠,后辗转回到碾庄。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詯╮吥媞傳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注公众号,将诗词随身携带
【参考资料】
历朝历代的名人
各大姓氏的名人
名人统称
中国十大
文人名士
m.yuwen360.com 鲁ICP备15023639号-1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