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逵的形象对中国文学和民间语汇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及其戏曲形象介绍

作者:李逵

李逵的戏曲形象介绍,为元杂剧、清代戏曲以及京剧中的重要角色
李逵是元杂剧中的重要角色,但在《水浒传》成书后,因为书中塑造出相当数量形象生动的人物,而李逵的形象也逐渐定型为文化程度较低的鲁莽汉子,所以在后来根据《水浒传》改编的水浒戏中,李逵的显要程度有所降低。但也仍是较重要的角色。如在明代杂剧《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中,李逵担任梁山军征辽先锋,戏份、唱词较多。
在清朝至近现代的戏曲中,也有不少以李逵为主角或重要配角的剧目,其中多数直接来源于《水浒传》情节。以京剧为例,就有《闹江州》《丁甲山》《李逵探母》《黑旋风李逵》《李逵大闹忠义堂》等著名剧目或名段,情节基本集中在江州劫法场到李逵下山接母部分,或大聚义之后的杀冒充宋江抢民女者的情节(即”李逵负荆“故事)。
在京剧中,李逵属于架子花脸,表演中重念白和工架,唱腔不多。京剧名家袁世海即很擅长李逵戏。
 

李逵的形象广泛流传于世,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逵形象从元杂剧开始广泛流传于世,《水浒传》成书后更确定了他的基本造型、经历和性格。从此以后,李逵这一形象对中国文学和民间语汇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水浒传》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类型的鼻祖。 而李逵这一形象为后世这一类型的小说中的“莽汉”形象树立了一个范本,牛皋、孟良、焦赞、程咬金、齐国远等角色虽各有不同之处,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李逵形象的影响。
而在民间话语当中,李逵也常常成为直率粗鲁大汉的代名词。此外,“真假李逵”一段故事,影响也颇为广泛,人们常常用“李逵”与“李鬼”比喻真货和假货。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仲夏成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历朝历代的名人
各大姓氏的名人
名人统称
中国十大
文人名士
m.yuwen360.com 鲁ICP备15023639号-1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