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两次幽州战役均因种种原因使得宋军处于不利地位,好在李继隆即使采取正确措施减少损失

作者:李继隆

在第一次幽州战役中虽因指挥者失误处于败势但李继隆仍处变不惊
北汉灭亡后,李继隆作为先锋参加了第一次幽州战役,与郭守文领先锋军击破契丹数千人。包围范阳时,又与郭守文担任先锋,败契丹于湖翟河南。此时,因太宗的失误,宋军在高粱河之战中受契丹名将耶律休哥的反击,遭遇惨败,宋军各路人马都慌忙败退,只有李继隆所属部队且战且退,安全撤离,耶律休哥看后也大吃一惊。
战后,李继隆因功被命为镇州都监。辽军随后转入反攻,契丹人派出耶律休哥和韩匡嗣带领大军直抵满城。宋军按照太宗的部署分为八阵对峙,宋军有人提出八阵的部署力量过于分散,应该改为二阵,但大将崔翰犹豫不决,恐怕违反太宗的命令不好交待。当时身为监军的李继隆当场表示“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有了李继隆拍胸脯,宋军于是大胆的做了违背太宗意图的正确变阵。一场大战过后辽军惨败,被斩首万级、俘三万,杀敌约八万人。其后李继隆调任迁宫苑使、领妫州刺史,护三交屯兵。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辽人再次卷土重来,辽景宗亲率三路大军南下。李继隆跟随名将潘美迎战于雁门,潘美以曹光实为先锋击溃了辽军。李继隆和潘美乘胜追击,攻破了敌军二十五寨,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万人,一直追击到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同时,其他各路宋军也捷报传来,崔延进破敌于唐兴斩首数千级,斩杀辽军大将、太尉奚瓦里,府州折家军也取得了胜利,辽军损失惨重,入侵计划全面崩溃。战后,李继隆改任改定州驻泊都监。
雍熙二年(985年),党项人李继迁诱杀曹光实,攻陷河西三寨、银州等地,进围抚宁。李继隆又赴西北讨伐党项,他和王诜等浊轮川一战杀敌五千,李继迁狼狈逃走。收复银州后,宋军再破悉利族,斩三千余级,出开光谷西杏子坪降三族首领析八军等三千余众。岌伽罗腻十四族不愿归顺,李继隆与尹宪发动攻击,俘斩七千余级。战后,李继隆以辉煌战功,被加封为环州团练使,并护高阳关屯兵。

 

 

第二次幽州战役时因天气原因宋军处于劣势,李继隆及时选择撤退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发动了第二次幽州战役。李继隆隶属曹彬一路,他作战勇猛,攻克固安、新城,涿州,俘获契丹将领一名,但因太宗与曹彬的错误,宋军遭到了惨败,各路人马伤亡惨重。但李继隆部队“军成列,虏不敢击”,有秩序的撤到了宋境,在定州驻扎。当时有数万败兵溃散到定州,形势混乱,李继隆按照太宗指示,从容的安置败兵,受到太宗的表彰,改任侍卫马军都虞候、武州防御使。
同年冬,辽军反击全线展开,宋辽战于河间君子馆,宋军刘廷让领兵数万迎战,时任沧州都部署的李继隆率一万精兵为援。由于天寒冰冻,宋军弓箭无法张开,刘廷让受到辽军重创,死者数万。李继隆和沧州副都部署王杲领兵赴援途中遭到辽军优势兵力袭击,虽然王、李二人顽强抵抗杀死了大批辽军,但终究寡不敌众。李继隆考虑到气候等形势对宋方极为不利,果断下令退保乐寿。李继隆的撤退命令是完全正确的举动,但此却成为刘廷让推脱责任的把柄。战后,太宗震怒,下令李继隆赴京,对其进行调查,但事实很快大白天下,李继隆无罪释放。一年后,加领本州观察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自顾自乐”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历朝历代的名人
各大姓氏的名人
名人统称
中国十大
文人名士
m.yuwen360.com 鲁ICP备15023639号-1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