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如松
日本趁朝鲜疏于防备将其占领,竟更想征服中国
16世纪末,日本权臣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列岛,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其野心也随之骤然膨胀,居然异想天开地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十三日凌晨,侵朝日军渡过对马海峡在朝鲜釜山登陆,壬辰倭乱爆发。
当时统治朝鲜的李氏王朝,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整个朝鲜武备松弛,“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城防。丰臣秀吉出动九军共15万(也有人认为是20万)大军攻击朝鲜,挟内战一统日本之余威,一路攻势凌厉,势如破竹,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三都(京城、开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军一直挺进到鸭绿江南岸。
得意忘形的丰臣秀吉不但要求明朝政府承认日本以大同江为界占据朝鲜,同时还威逼琉球、菲律宾等大明属国臣服朝贡。消息传来,大明朝野一片哗然,主战派认为必须出兵教训一下日本人;而主和派却认为朝鲜人过于软弱,一触即溃,只会向明朝求援,建议仅让朝鲜国王及随从百余人过鸭绿江避难,而不出兵。主战派的意见最终被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接受,决定出兵朝鲜。
祖承训对抗日军不敌,李如松奉命与日本对战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第一支抗倭部队出征,统帅为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这支部队是辽东铁骑中的一支,祖承训也是名将李成梁的嫡系,战斗力较强。可是,这支部队只有三千人。在进攻平壤的过程中,祖承训中伏,副将史儒战死,部队损伤惨重。祖承训侥幸死里逃生。
十二月,明朝政府任命刚刚结束宁夏战斗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川、浙诸军,克期东征。他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柏任副总兵职,同军前往。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军在李如松的带领下,誓师东渡参加了世界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这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的第二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