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丹
延尉弹劾师丹,说他对皇帝大不敬,汉哀帝于是下诏免了师丹的官
适逢有人上书说古代用龟贝为货币,现在用钱换了它,百姓因此贫困,应该改革币制。汉哀帝向师丹询问此事,师丹回答说可以改革。汉哀帝把奏章交付给有司商议,都认为盛行用钱交易很久了,难以很快改变。师丹是一年老之人,忘记先前说的话,后来跟随公卿一起商议。加之师丹派官吏上书言事,官吏私自刻写内容,丁、傅两家子弟听说了这件事,派人上奏控告师丹呈进密封的奏章而行道之人遍持其书奏。汉哀帝拿这件事询问将军、中朝臣子,都回答说:“忠臣不显扬规谏,大臣奏事不应该泄露所奏内容,让吏民传写流传四方。‘大臣不保守秘密就要丧失生命’,应该把这事交给廷尉处理。”哀帝把这事交给廷尉,廷尉弹劾师丹大不敬。事情没有决断,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上书说:“师丹学问和品行无与伦比,从近世以来大臣能像师丹者少。师丹抒发郁闷,进呈密件,没能深思远虑,让主簿书写,漏泄的罪过不在师丹。因这将他贬黜,恐怕不能满足众人之心。”
尚书弹劾申咸、炔钦:“师丹有幸以儒官的身份被选拔成为皇上的心腹之人,皇上用他的话来断事而定所疑,知道师丹是国家的重臣,评论其罪过而给以处罚,是国家慎重的事情,申咸、炔钦起初依照经义认为应当审理,事情已经显露后,就又上书胡乱称誉师丹,前后不相符合,对皇上不敬。”汉哀帝把申咸、炔钦的俸禄每人减少二等,于是下诏将师丹免官说:“三公,是我的心腹大臣,辅佐善政观察过失,统领百官,使天下和睦同心。我因有不清楚的地方,才把大权委付给你,其间阴阳失调,寒暑失常,灾异变怪之事屡屡发生,山崩地震,黄河决口,山泉喷涌,淹死人民,百姓流离失所,心无所向,司空的职责有如废除了一样。你在位有三年之久,没听到你的忠言佳计,反而有推荐同党不公正的名声。从前我拿选拔力田之人、议论改革币制的奏章给你看,你在朝廷内为我建议可以改革不用迟疑。我拿你的议论广泛询问朝臣,你却与很少的人意见相同,在朝廷外则认为改革没有好处,让观听的人把过错归结到我身上。我隐忍下来没有公开,替你承担过失。我讨厌那些拉帮结派的人弄虚作假破坏教化,并渐以成俗,所以我屡次以书劝诫你,希望你反省自己不埋怨别人,但你反而不接受,退朝后在背后议论。到你呈进密奏时,密奏内容传于道路,闻于朝市,议论的人认为大臣不忠,罪陷重刑,获取虚名,诽谤纷纷,传布四方。心腹之人尚且如此,那疏远之人又将怎样?与‘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近乎错误,将凭什么做属下的表率,使远方的人归附亲近?我思虑你位尊任重,考虑事情不周密,怀诈误国,进退违命,言论反复,我很为你感到羞愧,这不是恭承天地,永保国家的意思。因你曾做过我师傅,不忍心你让狱官考审,我已下诏有司赦君不审理。应交出大司空高乐侯印绶,罢官回家。”
尚书令唐林上疏为师丹求情,汉哀帝听后,下诏赐给师丹爵位关内侯
尚书令唐林上疏说:“我私下看见免除大司空师丹的诏书,深为痛切,君子的文章,为贤能的人隐去过错。师丹在经学方面为儒者宗师,在品德方面为国人表率,亲自教诲皇上,位居三公,所犯的罪很小,国内百姓没有看见他的大罪,事情已经过去,免除爵位的处罚太重了,京城里的有识之人都认为应该恢复师丹封邑和爵位,让他奉朝请,这是四方之人所瞻望的。希望陛下稍微看看众人的心思,用来安慰报答为师傅的臣子。”汉哀帝听从了唐林的话,下诏赐给师丹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