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宝玉
贾宝玉的情极之毒,是他格偏僻的一个表现,也是他对残酷现实的一种无奈的控诉
脂砚斋评贾宝玉有“情极之毒”:
“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庚辰本第21回)
意思是贾宝玉用情之深,异于常人,而他后来绝情之甚,竟也出乎常人意料。具体所指,就是他金屋里藏了薛宝钗这样一位娇妻,还有像麝月这样的几位美婢,可他却忍心弃之而去,悬崖撒手,如此决绝,显得他对薛宝钗、麝月等人忒狠毒了些,背离了人之常情,更背离了他一贯情痴情种的形象。
程高本后四十回至少有三处写到了贾宝玉的“情极之毒”:一是116回写他“竟把那儿女情缘也看淡了好些”;二是116回紫鹃怨愤他无情,“他待袭人等也是冷冷儿的。二奶奶是本来不喜欢亲热的,麝月那些人就不抱怨他么?我想女孩子们多半是痴心的,白操了那些时的心”;三是117回他不顾袭人、紫鹃阻拦,要将通灵宝玉交给癞僧。不仅如此,脂批所说“悬崖撒手”,与程高本120回作别家人、回归青埂峰的结局放在一起同样毫无违和感。
“情极之毒”既是贾宝玉性格偏僻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是他对残酷现实的一种无奈的控诉,对大观园女儿悲剧的一种无声的叹息,对木石前盟的一种无言的忠贞。他看破意淫,恰是意淫理想的幻灭;他悬崖撒手,何尝不是人生一大悲剧。
贾宝玉的个人作品
《大观园题咏》 | 《蘅芷清芬》 | 《怡红快绿》 | 《咏白海棠》 |
《菊花诗·访菊》 | 《菊花诗·种菊》 | 《螃蟹诗》 | 《禅机》 |
《大观园四时即事诗》 | 《红豆曲》 | 《访妙玉乞红梅》 | 《南柯子》 |
《紫菱洲歌》 | 《芙蓉女儿诔》 | 《姽婳词》 |
贾宝玉相关影视形象
年份 | 片名 | 贾宝玉饰演者 |
---|---|---|
1927年 | 电影《红楼梦》 | 陆剑芬 |
1944年 | 电影《红楼梦》 | 袁美云 |
1962年 | 香港电影《红楼梦》 | 任洁 |
1962年 | 越剧电影《红楼梦》 | 徐玉兰 |
1975年 | 香港无线电视《红楼梦》 | 伍卫国 |
1977年 | 香港佳视版电视《红楼梦》 | 伍卫国 |
1977年 | 香港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 | 林青霞 |
1978年 | 香港电影《红楼春上春》 | 张国荣 |
1978年 | 香港电影《新红楼梦》 | 凌波 |
1987年 | 央视版电视剧《红楼梦》 | 欧阳奋强 |
1989年 | 北影版电影《红楼梦》 | 夏钦 |
2010年 | 大陆电视剧《林黛玉传》 | 马天宇 |
2010年 | 新版《红楼梦》 | 于小彤/杨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