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嫁到乌孙以后,积极参与政事,致力于兴国安邦的事业
解忧到乌孙国后,积极参与政事,致力于兴国安邦的事业。她经常不辞辛劳的到各个部落中视察民情、访贫问苦;每逢国中发生了山洪、寒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她都毅然奔赴前线,与各族牧民并肩战斗抗洪救灾;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和发展农业的活动;她还积极支持贤臣的建议,说服乌孙王和乌孙长老们,开通了乌孙通往大宛、康居和塔里木城邦诸国的通商口岸。在她改嫁翁归靡以后,乌孙的经济发展很快,官办的商业和民间的自然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那真是财源滚滚,挡都挡不住,乌孙和四邻国家的和睦关系胜过以前。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她友好往来的踪迹,各国民众翘起大拇指赞颂她:汉家公主的美貌赛过天鹅,爱民如子的美德天下传颂;乌孙国走出了一条济世安邦的兴国之路,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如同太阳升到正午一样。
汉朝势力衰弱,匈奴威逼乌孙王背叛汉朝交出解忧公主
汉昭帝末年(前74),由于汉昭帝年轻多病,汉朝的国力也不能和汉武帝时期同日而语,匈奴又开始张狂起来。多年来积压在匈奴贵族心里的怨愤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时机,匈奴壶衍鞮单于调遣大军,以车师国为跳板,长驱直入乌孙腹地,先后吞并乌孙东部恶师(今新疆乌苏市一带)、车延(今新疆沙湾县一带)等大片乌孙国土,大肆掳掠民众和畜产;并且派出特使到乌孙国,威逼乌孙王背叛汉朝,交出解忧公主方能罢兵。
当时前方的战事已经十分吃紧,面临亡国的威胁,王廷内部的亲匈奴派也大肆活动,煽风点火,蛊惑人心,主张满足匈奴单于的要求,赶快把解忧公主交出去,否则乌孙的命运如同危巢之卵,时刻都有倾亡覆灭的危险。王廷内部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人主降,乌孙王一时也左右为难。
谁能力挽狂澜呢?解忧公主临危不惧,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政治胆识,说服了翁归靡,首先由解忧公主上书,奏明乌孙国的危难情势,向汉朝请求支援。从汉昭帝病危到驾崩,救援乌孙的奏议拖了又拖,出兵之事干打雷不下雨,汉朝的大臣们为立谁为国君还愁的要死,忙得要命,哪还顾得上解救远在西域的乌孙国的危难呢?在这内忧外患的三四年中,解忧公主费尽心力,团结乌孙贵族,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给战马加料催膘,扩军备战,奋力抗击匈奴的侵略的颠覆,使匈奴大军始终不能进入伊犁河谷,从而稳定了民心。就是在最危难的岁月里,解忧公主也是天塌地裂心不惊,胸怀全局志更坚。汉宣帝即位后,解忧公主又和乌孙王翁归靡联名上书汉廷,力陈乌汉联手,两面夹击匈奴的却敌之策,乌孙国和汉朝的和亲联盟理应得到有力验证。乌孙王还保证出动乌孙国最精锐的五万骑兵参加东西合击。可是这封上书也很久都没有得到汉廷的答复,一时间乌孙内部投降派意见甚嚣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