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在乌孙的地位决定了乌孙与汉朝和匈奴哪边的关系更亲近
汉太初年间(应该是前101年),汉武帝封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岑陬。年轻的公主告别了长安,告别了亲友,像她所崇拜的那些威镇四海的大将军们出征那样,踏上了她自己的征程--和亲之路。山高水远路慢慢,等待她的"战场"将是茫茫草原戈壁,凛凛冰雪寒风,还有西域诸国那错综复杂,勾心斗角的历史舞台。解忧公主也许自己都没有想到,她在这个"战场"上的纵横驰骋会是怎样的可歌可泣,以至数千年后,仍然令人慨叹不已。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岑陬。解忧心里清楚,谁更得宠影响着乌孙与汉和匈奴哪边的关系更亲近,两个女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国王,一个王国。然而在开始的较量中,汉家的公主还是落了下风。也许毕竟是风俗人情差的太远,解忧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而匈奴公主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泥靡,成为王位继承人。
眼见乌孙日益亲匈奴而远汉。正当此时,转机出现了,国王岑陬病危了。岑陬自知将死,见儿子泥靡年纪实在太小,就立下遗嘱,让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等到泥靡长大后,再将王位归还给他。岑陬不久去世,翁归靡继承了王位,这位国王身宽体胖,号为肥王。肥王从旧俗,依旧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为左右夫人。
解忧公主与侍女冯嫽相互陪伴,在宫廷内外互为犄角之势,互相支持
或许是渐渐进入了状态,或许是与肥王情投意合,解忧公主再嫁后终于站稳了脚跟,与肥王共生了三个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以及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龟兹国王降宾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弟史为妻,深以作了汉家的外孙女婿为荣。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随同解忧公主一起远赴乌孙的侍女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的冯嫽。冯嫽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知书达礼,聪慧而富有见识,尤其能言善辩,沉着稳健,深得解忧喜爱,以姐妹相待。冯嫽到乌孙后,嫁给显赫的右将军为妻,又因为才华出众,被乌孙上层乃至西域各国贵族尊称为"冯夫人"。她不仅陪伴着解忧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漫长岁月,与解忧在宫廷内外互为犄角之势,互相支持,还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以使节的身份斡旋于西域诸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忧在乌孙的风光和乌孙的亲汉激怒了匈奴王庭,在不断的施压均无效果,几次出面干涉都不欢而散的情况下,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要求乌孙交出解忧公主,断绝与汉朝的一切往来。然而翁归靡和解忧可不是好惹的,没有丝毫妥协于强敌的意思。公元前72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请求娘家出兵共同征讨匈奴,当时独揽朝政的大将军霍光当机立断,出兵十五万,兵分五路与乌孙共击匈奴,并派校尉常惠前往乌孙帮助作战。大概是数十年前汉朝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给与匈奴的打击太刻骨铭心了,匈奴人根本就没敢和汉军正面交锋,一路向北溃败,乌孙军队正好以逸待劳,在半路上截杀。公元前71年,常惠与乌孙兵大败匈奴,同年冬天,匈奴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攻打乌孙,途中遇到罕见大雪,死伤惨重,活下来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丁零,乌桓,乌孙三国趁机从三面围攻匈奴,使得匈奴全国人口损失十分之三,国力极大削弱,各属国土崩瓦解,从此一蹶不振。至此,汉武帝派张骞出使,细君、解忧两位公主下嫁所贯彻的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通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经营,终于圆满实现了。